理财产品存款配置增多引转型之忧

开年以来,理财规模逆季节性增长,不过近日理财季末效应已开始显现,规模有所缩减。从结构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存续产品总量的主要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逐年提高。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不利于理财公司转型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造成资金空转。

季末效应显现

“随着季末时点临近,理财回表压力显现,上周理财规模有所缩减,不过缩减幅度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可能是当前银行负债端压力不大,对理财规模回表诉求不强。”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说。

理财规模变动经常呈现季节性特征,尤其是在季度末,由于母行面临考核压力,表内存款往往会虹吸理财资金,从而导致理财规模在季度末出现下降趋势。自2019年以来,一季度都是银行理财规模容易下降的时段,尤其是3月,据招商证券测算,每年3月理财规模都会呈现负增长,而二三季度规模往往呈正增长。

“银行普遍重视开门红,即在一季度完成存款和贷款大幅增长,完成全年计划的40%以上。银行往往在一季度及年底引导客户赎回理财来冲存款,这使得理财规模在一季度及12月份较难增长。”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说。

对于今年一季度理财规模逆势增长的原因,刘郁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存款利率不断压降,抬高了理财产品性价比;二是开年以来母行负债端资金相对充裕,理财资金回流压力不大。

现金管理类贡献主要增量

开年以来,银行理财存续产品总量增势明显,现金管理类产品成为增量主要来源。“1月存续产品总量4.12万只,同比增长16.6%,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增幅达到190.9%,成为增量的主要来源,混合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有所下降。”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说。

“现金管理类产品由于流动性高,一向是扩规模利器。”某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存在一些新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通过短期做高收益以吸引客户,从而拉涨规模。

例如,据业内人士反映,部分机构通过频繁推出新产品,并在产品设立初期规模较小时,将高收益资产集中配置于新产品中,以提高“近7日年化收益率”,进而吸引资金。随着规模迅速增长,这些有限的高收益资产难以维持产品高收益水平,之后继续以该手段新发高收益产品。

存款配置增多

根据中国理财网最新数据,2023年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26.7%,比2022年末上升9.2个百分点,比2021年末上升15.3个百分点。

王剑认为,银行理财增配现金与存款的原因与市场环境、投资者风险偏好有关。此外,理财产品的“刚兑”思想并未完全破除,投资者对理财收益确定性的关注显著升高。增配现金及存款降低了市场波动风险的影响,满足大部分投资者对稳健回报的追求,但是长期来看不利于理财公司向资管机构转型,同时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资金空转。

“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机构盈利模式由靠利差调整为依赖管理费,理财机构在低收益段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纷纷通过‘降费让利’吸引投资者。而中间业务收入空间的狭窄容易出现增规模不增收入的问题。此外,理财产品对存款类和债券类资产的过度依赖,不利于机构投研能力提升,使理财机构离资产管理本源越来越远。”王剑说。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北京农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