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商行积极支持首都新农村建设

--北京农商行积极支持首都新农村建设

2007-02-27

  2006年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点,在农村放贷风险大、成本高、亏损严重、政策措施不到位的不利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政策,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开展业务创新,大力推进“三信工程”建设,拓宽银农、银政合作领域,不断加大支持“三农”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折子工程,支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06年末,北京农商行涉农贷款总额达373.66亿元,占全市银行业系统涉农贷款的比例达到91%,当年新发放涉农贷款 157.84亿元。其中,北京农商行10家郊区县分支机构的涉农贷款总额达到267.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达到77.2%;农户贷款余额24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多元,同比增长43%,占全市农户贷款总量近100%。

  一、及时制定政策措施,全面规范制度流程

  2006年初,北京农商行及时制定、出台了《2006年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支持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将支持“三农”作为北京农商行的信贷投放重点。为进一步规范农户贷款管理,还对原有的农户贷款管理办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三定”方案,全面梳理了支农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全年共制定9项涉农工作的制度办法。通过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级支行的经营和管理行为,简化了农户贷款手续,提高了支农服务效率。

  二、开发支农创新产品,探索服务全新方式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北京农商行采取主动开发与抓典型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5项具有积极推广意义的创新成果。一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贷款业务发展。制定出台了《设施农业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支持首都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二是全面推广计划生育户创业致富贷款。在10个郊区县开展了“利用财政贴息贷款扶持农村计生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项目,共累计发放贷款3.1亿元,先后有2.5万户计生家庭获得贴息贷款,其中90%的家庭走上增收致富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三是积极推行农村助残贷款。2006年初,北京农商行延庆支行与延庆县残联、文海牧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对残疾人和有残疾人的46个家庭发放专项“助残贷款”130万元,使得更多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此举为全国农村金融之首创。四是开展“凤凰乡村游,体验新农村”活动,将现代金融理念和金融工具引入农村,在农户家中安装了400多台POS机,城市居民刷卡消费近亿元。五是在京郊地区首次成功承销国债1.2亿元,满足了农民对国债的购买需求。

  三、加强营销宣传力度,打造支农全新形象

  为充分发挥北京农商行作为首都农村金融主力军的积极作用,打造“农”字品牌,北京农商行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支持“三农”工作的营销宣传力度。分别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了“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支持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召开了“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支持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业工作会”;在2006年中国金融高峰会上主办了“金融服务与新农村建设”论坛等。通过以上活动,使北京农商行的金融“支农”形象深入人心。

  四、推进“三信工程”建设,改善京郊信用环境

  北京农商行高度重视“三信工程”建设,由总行向各级支行下达了具体的任务指标,同时积极推进配套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三信”工程评比办法。

  五、积极拓宽“银农、银政”合作渠道

  2006年,北京农商行与北京市农委联合举办了“北京市政策支农与金融支农联动机制建设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就发放小额农贷、开办新业务等内容与政府有关部门达成了共识,为满足京郊农村庞大的资金需求打造了一个良好的“银政”合作平台。并与市乡镇企业局联合召开了促进银企合作启动仪式,签署了银政合作协议,承诺在未来三年里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提供不少于300亿元的资金支持。

  六、不断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支农新趋势

  为真正摸清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支农现状,北京农商行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先后对所辖的10个郊区县支农情况作了农户资金需求、支农金融服务创新等5个方面专题调研,形成约11万字的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为北京农商行制定支农政策、有的放矢地开展支农业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展望2007年工作,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北京农商行将继续开拓新思路,不断开发新产品,利用自身的人缘、地缘、网点等优势,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将“支农”业务打造成北京农商行的特色产品、知名产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