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资理财 > 资讯 > 债券资讯
【财经分析】债市收益率继续下行 看多情绪依旧占据主流

当前,债市做多行情仍在延续,虽然不乏部分止盈盘带来的扰动调整,可收益率震荡下探的趋势并未扭转。

分析人士认为,在宽信用出现之前,投资者仍可维持高杠杆、长久期操作。至于部分对行情反转担忧较深的机构,可以适度调整持仓流动性,将部分30年超长期个券换仓到10年期,过度收缩久期并无必要。

偏多因素叠加发酵

上周(2月26日至3月1日),债市不改强势表现,尤以利率市场来看,3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行8.9BP,且周四利率收于2.46%,创出历史新低。

据记者观察,上周农商行为市场中最大的债券净买入方。公开数据显示,2月26日至3月1日,农商行净买入规模达1472亿元——其中净买入利率债855亿元、信用债32亿元、同业存单586亿元;基金同样表现不俗,净买入1166亿元;理财净买入815亿元;保险净买入54亿元。

分券种来看,就利率债而言,农商行、基金、保险、理财分别净买入855亿元、771亿元、177亿元、175亿元,看多态度不言而喻。

利率债“长牛”是否将尽?

“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毕竟,当前国内基本面尚未出现加速企稳迹象。”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1%(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

“在春节假期影响下,制造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生产景气度阶段性转弱。与可比年份2月的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相比,2024年2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环比变动虽基本符合季节性表现,但绝对水平处于相对偏弱的位置。”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黄伟平称,“需求端方面,和可比年份春节月相较,2024年2月制造业PMI需求指数继续在偏低位徘徊,或表明整体需求依旧不强。”

眼下,大部分机构就“经济大循环依旧存在堵点,基本面尚未显现实质性回暖信号”已然形成市场共识。

“对债市来说,当前做多行情仍在延续,考虑到基本面的修复进度,曲线大概率会向平坦的方向演绎,因此长久期、超长久期利率品种尚有投资机会。”黄伟平称。

除了来自基本面的支撑外,“利率债发行进度偏慢、供给冲击减弱、银行间市场资金量相对充裕、超长端参与者日渐多元化——定价逻辑随风险偏好调整而改变等诸多因素同样利好市场阶段表现。”上述交易员说。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举例来看,SKY_3M回落2BP至1.61%;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微跌1BP至2.09%;SKY_10Y下行2BP至2.35%。

行情反转仍待观察

不过,面对持续下攻的收益率,当前也有不少投资机构产生了“畏高”情绪。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债市收益率的长期下行方向存在风险偏好、货币条件、供需、基本面等方面利好因素带来的支撑,但当前时点利率过快的下行节奏受多头情绪催化影响较大,市场对降息等利好因素的定价已较为充分,稳定性存疑。此外,从稍长视角来看,如果后续政府债集中发行对资金面构成扰动,或者信贷投放情况较好,促资金利率出现收敛,那么债市收益率曲线可能会呈现出“熊平”的走势。

“我们也认为,若后续地方债恢复发行节奏,叠加股市情绪的不断回暖,则在利率已然行至低位的大背景下,债市潜在的回撤风险将有所增大,期间各机构还需要警惕降息不及预期,以及经济预期好转的可能性。”国海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靳毅称。

当然,上述担忧会否被印证还需要时间观察。

眼下,对于债市阶段表现,持乐观心态的机构依旧占据主流。

“即便债市出现小幅调整,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受到了部分投资者止盈以及两会前观察情绪渐浓的影响,不足为惧。”一位券商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在资金面没有明显收敛、经济预期也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债市止盈调整的持续性不强。假设年内MLF尚有2次10BP的降息,即MLF调至2.3%,那么彼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很可能出现MLF减点定价——不排除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触及2.2%的阶段性低点。在此基础上,30年期国债也将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不排除中期向下触及2.3%的可能性。”

建议把握配置机会

总而言之,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大部分机构认为,2月PMI数据进一步走弱,显示目前基本面修复的力度依然有限。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仍在慢修复通道中、实际利率偏高制约了内需改善,且年内海外货币政策大概率将转向宽松,彼时央行进一步下调短端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会有所加大,并促使债券短端利率出现下行,而这也会进一步打开长端和超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

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鉴于短期内“资产荒”格局暂难逆转,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在短端利率下行后跟随走低——截至2024年1季度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下攻至2.3%附近。由此,建议投资者重视长端利率债的配置价值,切忌提前“下车”。

“我们建议各机构把握债市新趋势,灵活运用波动品种调整组合久期来博弈资本利得。”华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表示,“现阶段,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趋势、窄波动’的特征有所强化,中枢缓慢下移,因此各机构可将10年期国债作为票息底仓。与此同时,在行情演绎速度快、交易较为极致的背景下,目前价格波动更大的30年期国债、3年至5年期二级资本债已经由原来的配置型品种逐步向交易型品种转变,换手率迎来快速上升,因此组合久期的灵活调整也将成为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前提。”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北京农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