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化投资驶入快车道。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ETF规模高达2.47万亿元,今年以来增长了4200亿元。一方面,随着品种持续丰富、规模不断增长以及市场生态的进一步完善,ETF正在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同行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也成为ETF成长的烦恼。“卷”字当头,ETF如何增量又提质是摆在公募基金面前的重要课题。
如火如荼 ETF成增长亮点
乘着被动投资发展的东风,ETF尽显“大跃进”之势,成为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难得的亮点。数据显示,宽基ETF成为重要的吸金利器,截至6月底,规模较2023年末增长49%,达到1.24万亿元;以红利ETF为代表的策略ETF总规模超700亿元,其中沪市红利主题ETF规模增幅超56%,达567亿元,成交额增幅超120%。
“活水”涌动,国内ETF市场交投活跃度再上台阶,上半年总成交额高达14.7万亿元,非货ETF总成交额达到11.5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沪市ETF成交额达11.8万亿元,日均成交额达10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6%。
凭借高效透明的优点,ETF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截至6月底,沪市ETF持有人数量达到658万户(未穿透联接基金),较2020年底增长了61%;深市ETF持有人数量达到334万户(未穿透联接基金),是2020年底的2.29倍。
同时,机构投资者亦频频增持ETF。截至6月底,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持有ETF的比例分别达到57%、43%。机构投资者偏爱宽基ETF,持有规模合计8774.54亿元(穿透联接基金后),占比达69.60%,主要包括沪深300ETF、上证50ETF、中证500ETF等宽基ETF。
自去年12月以来,国新投资、中央汇金公司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沪深300、创业板、中证50ETF等宽基ETF。中央汇金公司曾公开表示,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扩大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行业“内卷” 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方面,基金管理人紧锣密鼓布局ETF,抢占市场成为公司的“必选题”;另一方面,ETF在跟踪指数、投资策略、产品特性等方面趋于雷同,顺势而为难免演变为过度“内卷”。
从宽基ETF到行业主题ETF,多家公司竞争同一赛道的现象屡见不鲜,产品扎堆成为常态,但往往仅个别ETF脱颖而出,多数同类产品规模明显偏小。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400多只ETF规模低于2亿元,更有100多只ETF规模低于5000万元,成为“小微ETF”。
华南某基金公司量化负责人表示,从境外ETF市场经验来看,大部分ETF具备独特性,同一主题的ETF数量较少。境内ETF扎堆发行之后,可能仍需要通过后期运营、优化管理、品牌优势等方式进行优胜劣汰。
以沪深300ETF为例,华泰柏瑞、易方达、华夏、天弘等20余家基金公司均进行了布局,规模参差不齐,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最大,高达2899.99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华安沪深300ETF、汇添富沪深300ETF、方正富邦沪深300ETF等8只产品的规模则不到50亿元。
主题ETF方面,广发、工银瑞信、景顺长城等5家基金公司推出了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截至9月20日,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规模达到25.02亿元,规模最大;其他同类ETF的规模都不到10亿元,最小一只ETF的规模仅有5000万元。
“规模是基金收益的天敌,ETF也不例外,ETF规模过高后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有效性,这在窄基ETF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某基金资深人士表示,比如在行业轮动期间,热点行业ETF可能出现急涨急跌的现象,从而给A股市场的交易带来冲击;跟踪特定指数的ETF规模过快增长,可能在样本调整阶段,较难精确复制指数表现。
破“卷”突围 急寻差异化发展路径
新“国九条”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为突破白热化竞争重围,基金公司从创新品种设计、拓宽基金销售等方面着手,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
产品研发能力是基础。年初以来,A系列创新指数推出,为资本市场指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相较于传统宽基指数,中证A50指数样本行业分布较为均衡,在维持大市值属性的同时,纳入了新经济领域龙头公司;中证A500指数定位于大中盘指数,编制方法同样注重行业均衡,样本广泛覆盖92个中证三级行业。
“中证A50指数体现出新质生产力赛道特色,中证A500指数则纳入了更多新兴行业龙头。同时,A系列指数还结合了ESG、互联互通等筛选条件,有助于提升样本可投资性,便于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某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基于A系列指数,基金公司迅速布局相关ETF,吸引了不少资金。首批10只中证A50ETF募集规模合计超过165亿元,平安中证A50ETF、摩根中证A50ETF、华泰柏瑞中证A50ETF等多只ETF募集规模达到20亿元;9月发行的首批10只中证A500ETF发行热度居高不下,截至23日,已全部结束募集。
差异化发展是路径。有基金公司积极尝试,破圈“出海”,从过去的互挂ETF到如今的境外上市ETF。6月21日,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创业板50ETF在爱尔兰都柏林交易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瑞士证券交易所、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同步挂牌上市。
“创业50指数‘出海’欧洲,成为讲好中国资产故事的一个生动实践。”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陈文宇表示,随着交易机制优化、市场成熟度提升、国际合作与监管增强、投资者结构多元化,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认可度将大幅提升。
陈文宇认为,指数投资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中国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经济地位。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