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场关于公募子公司的大洗牌悄然进行,一批“新面孔”陆续登台亮相,以“专业化”开新局;一批“老面孔”则黯然离场,惨遭淘汰。在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下,基金子公司能否实现“精而美”,成为基金公司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又一抓手?
加速洗牌 公募子公司有进有出
公募基金子公司在加速洗牌。一方面,公募基金以“专业化”为切入点,设立销售、运营服务、股权投资、REITs等专业子公司;另一方面,“规范化”成为发展底色,多家子公司有序退出,公募基金更加聚焦核心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募基金申请设立的子公司类型,主要包含五类。
一是销售子公司。目前,已获批的公募基金销售子公司共有8家,这8家分别为汇添富旗下的基金销售公司,以及嘉实基金旗下的嘉实财富、国金基金旗下的国金财富、万家基金旗下的万家财富、九泰基金旗下的九泰基金销售、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财富、中欧基金旗下的中欧财富、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财富。此外,易方达基金等申请设立基金销售子公司已获得监管部门反馈意见。
二是境外子公司。汇添富基金已设立汇添富美国子公司、汇添富新加坡子公司、汇添富香港子公司,拓展更多境外投资渠道,把握投资机会。华夏基金、嘉实基金也已设立香港子公司,布局虚拟资产资管业务。朱雀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广发基金等5家公募基金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申请仍等待获批。
三是股权投资子公司。去年9月,华夏基金申请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历时两年获批,成为公募行业首家私募股权专业子公司。今年2月,广发基金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子公司的申请,正式接到监管部门最新反馈意见。
此外,还有运营子公司和公募REITs子公司。目前,华夏基金申请设立运营服务子公司、创金合信基金申请设立运营服务子公司已获得监管部门反馈意见;博时基金、招商基金、中航基金等也已申请设立REITs子公司。
与此同时,部分基金子公司则宣布解散,比如摩根基金决议解散旗下尚腾资本、华泰柏瑞基金主动注销专户子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解散旗下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进一步强化对旗下子公司的合规管理与风险管控职责。
加强监管 子公司业务“瘦身”转型
从全速奔跑到大幅收缩,上一轮基金子公司业务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调整。部分子公司风险事件频发,导致业务收缩,甚至拖累了母公司业务发展。
2012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发布后,基金子公司业务开闸。由于牌照业务范围较广,基金公司陆续申请设立基金子公司,发展非标业务。当时,基金子公司高歌猛进,业务规模在2016年飙升至11万亿元。此后,部分基金子公司爆出风险事件,使得公募基金行业的品牌、信用受到重击。
随着监管机构对基金子公司加强监管,特别是进行了净资本约束和业务范围限制,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需求变化,许多基金子公司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减少对非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导致业务规模缩减。受此影响,基金子公司规模大幅下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仅剩1.23万亿元,8年里缩水近九成。
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规模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市场不支持基金子公司快速发展;第二,受市场影响,基金子公司人员以及各方面的资源有所减配;第三,监管部门对基金子公司拓展业务更趋严格。
面貌一新 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
2022年,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基金公司设立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的专业子公司。今年,《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支持聚焦主业有序设立专业子公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基金子公司发展指明了道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上轮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本轮申请的子公司更加强调规范性、专业性、市场化,并围绕母公司优势形成差异化打法,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
博时基金认为,支持基金公司专业化发展、集团化运营,设立REITs子公司、养老金融服务子公司、投资顾问子公司等,有助于打造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比如公募REITs市场是一个万亿元级别市场,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基础设施发展新趋势,各方面机制正在逐步成熟完善。对于养老金、投资顾问等专业细分领域,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来运营。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