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保险保障面进一步扩大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发展论坛上,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风险管理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防风险要从几个方面发力,要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防止返贫致贫,守住不发生大规模返贫的底线;要助力农民增收,推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加大环境治理,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绿色转型。

  “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首要前提是防范和化解农业农村领域各类风险。农业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聚焦关键环节,聚力体系队伍,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在其中可以大展身手。

  加强农业保险科技赋能

  与会专家表示,要高度重视防范我国食物供给风险问题。当前,我国食物供给总的格局是口粮供给绝对安全,食物供给总量存在缺口,部分品种明显供给不足。农业在新形势下除了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传统风险外,还面临疫情风险、国际市场风险等非传统风险。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对农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要高度重视防范我国食物供给风险问题。当前,农业保险在助力灾后恢复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今年1月至8月,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78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74万亿元。专家表示,未来要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用,加强理论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同时建议加强科研投入和科技赋能,推动农业保险数字化发展,提升农业风险管理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据统计,自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扩面、增品、提标,覆盖三大粮食作物,天然橡胶、油料作物等16个大宗农产品及60余个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农业保险“四梁八柱”,构建了“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补贴体系,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达285.39亿元,为1.8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3万亿元。同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15亿元,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财政支持是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扩大收入保险保障范围

  农业是面临多重风险挑战的基础产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认为,要高度重视防范食物供给风险,首先要转变观念,确保粮食安全的概念向全面确保食物供给方向延伸,树立“大食物”概念,从整体上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安全。

  今年6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以及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河北、内蒙古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作为试点,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业内专家预计,2021年覆盖实施地区约60%的产粮大县(500个),2022年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全覆盖。

  所谓完全成本保险,是指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其保险责任应涵盖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所谓种植收入保险,是指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其保险责任应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保障对象为全体农户,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原则上,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表示,《通知》的出台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对农民来说,不仅可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提高其种粮积极性,稳定其收入。对国家来说,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过,他同时表示,我国现阶段承保三大粮食作物的保险品种主要是“物化成本保险”,保险金额只有亩收入的30%到40%,这种产品只保自然灾害这类风险,保障水平比较低。要充分发挥保险经营机构积极性,将收入保险拓展到养殖业,并考虑推广粮棉油糖肉的收入保险。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北京农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