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新模式

--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新模式

2007-01-11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令人关注。由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分别牵头组成的10个专题调研小组已完成调研,专题报告已进入定稿阶段。据悉,农村金融改革将成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一直备受瞩目。而作为我国首家省级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试点单位,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一年来的成功实践,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北京农商行:第一个吃“螃蟹”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家省级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试点单位,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历了8个月的筹备后于2005年10月宣告成立。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农信社改革模式一共有三种:省级联社、省级合作银行和省级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其中的模式之一,不但跨越大、要求高、监管严,而且风险也大。

  成立后的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成败不仅关乎自身,还关系到未来政策面对于成立农村商业银行这种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评价。对此,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也多次表示,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要实现体制改革的成功和业务发展上一个台阶的双重目标,就要有超常的思路、超常的手段。

  智慧加苦干,实现了一年有大变。2006年10月19日,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周年大会上,北京农商行交出了一份颇令人满意的答卷。截至2006年9月末,北京农商行总资产已达152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利润水平也大幅提升,较去年同期增长33.7%。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口径,北京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比去年同期下降6.9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也已升至9.4%,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公司治理+制度创新

  从农村信用社过渡到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首先要改革的就是公司治理。结合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于“农”的特点,北京农商行完善了董事、监事结构,增补了职工董事和农民董事。建立8个专门决策委员会,重要业务由专家按照工作程序民主决策。在多级法人向统一法人的改革中,强化统一法人机制,建立授权机制,人权、事权,重要人事、业务工作由总行集中决策。

  改制前的北京市农村信用社作为行业管理机构,基本不懂经营,而且农信社系统人员素质也普遍不高,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更是参差不齐。为此,金维虹花大功夫建立了一个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北京农商行网点多、人员多的特点研究出一套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北京农商行的用人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以业绩、学历、考核等因素为标准,对全行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北京农商行成立后的岗位调整使得行内200多人降职,100多人不再担任职务。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批年轻干部被提拔,还引进了一批高管人员。

  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一系列的变革中,制度创新也值得称道。筹备成立至今,北京农商行完成各项业务和管理制度总计245项。

  “农”字当头 改革达“标”

  与此同时,农商行坚持改制不改向,立足“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出台一系列支农政策措施,在内部建立支持服务“三农”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支行加大支农力度。截至2006年9月份,北京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377亿元,占该行全部贷款余额56%;在北京郊区农村的农业贷款占该地区全市银行业贷款的54%,涉农贷款占全市银行业涉农贷款的70%,农户贷款占全市银行业农户贷款的100%。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北京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做法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这也说明,从农信社一步大跨越跳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用现代金融体制和机制改造中国的农信社,是一种成功的做法,也是一种可行的做法。